足球

足球是一種足球類運動,亦是足球運動或足球比賽的簡稱;當然它也指足球比賽中的用球,但在這裡它代表 前者。標準的足球比賽由兩隊各派11名隊員參與,包括10名球員及1名守門員,互相在長方形的草地球場上互相對抗、互相進攻。除守門員可在己方禁區內利用手部觸球外,其他球員只能運用手部以外的身體部位碰觸球(開界外球例外),比賽目的是盡量將球射入對方的球門內,每射入一球就可以得到一分,當比賽完畢後,得分最多的一隊則代表勝出。比賽持續時間為兩個等長的半場,每半場為45分鐘,共90分鐘。如果在比賽規定時間內得分相同,則須看比賽章則而定,可以抽籤、延長賽(30分鐘延長賽)或互射十二碼罰球等形式比賽分出高下。 2004年,國際足球總會確認古代中國的蹴鞠是足球運動的最早雛形。而現代足球運動相傳源於英國,亦為當今世界上開展最廣、影響最大的體育項目,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運動,在和平年代亦被稱作是「國與國間沒有硝煙的戰爭」,甚至因其豐富的內涵和感染力被視作一門藝術。[1] 足球在英語世界中有不同名稱。英式足球於19世紀的英國出現時,football一詞還可以指數種形式相異的運動,例如橄欖球(rugby football)等。為了區別,便將這種由英格蘭足球總會(The Football Association)定立規則的英式足球,稱為association football。其後英國人將association縮短,造出新詞soccer。現在北美洲之外的大部份英語系國家和地區,將足球稱為football;而在美國,football用來指當地主流的美式足球(American football),因此美式英語稱英式足球為soccer,然而受西班牙語社群影響,也會借用西班牙語的fútbol 古代足球 古代足球出現於中國戰國時代的蹴鞠[2],與同時代的古希臘人與古羅馬玩的古希臘足球[3]。2004年初,國際足總的確認[4],古代 中國的蹴鞠是足球運動的最早雛形,亞洲足球聯盟秘書長維拉潘頒發了起源紀念盃和證書。 早在2300多年前(公元前285年),蹴鞠就已誕生,而且流行於中國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最早確切可信的文字記載這項運動者,當屬《戰國策》和《史記》,當時它以具有軍事性和娛樂性雙重性質的活動而被記錄下來。其後經過改良令蹴鞠慢慢普及,到了隋、唐時代,蹴鞠和佛教一起傳到了日本,今日日語及韓文中仍可見稱足球為「蹴球」的用法,這便是受到中國的影響。 在淄博齊國歷史博物館中的一張地圖上,一條細線從中國延伸至埃及,然後至歐洲的希臘、羅馬和法國,最終止於英格蘭。但國際專家對此種說法表示懷疑,指出蹴鞠與足球之間難以聯繫,蹴鞠出現大約同期也有同類運動,如古希臘足球,並對國際足總的動機提出質疑。將某種物體踢來踢去是人類常見的活動,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也許都進行過此種活動,這並不能證明他們就是足球的發明者。[5] 現代足球 現代足球認為起源於19世紀中期的英國,最早的職業聯賽也在同地開始。1863年10月26日,世界第一個正式的足球組織英格蘭足球協會在英國首都倫敦成立,這一天也被作為現代足球運動的誕生日。此後,足球運動在全球廣泛傳播。而現代足球運動的比賽章則,皆基於當時的英格蘭足球協會比賽章則演化而成。 目前,歐洲與南美洲被公認為足球水準最高的兩大洲,主要的足球強國都集中在這兩個洲,足球在這兩大洲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歐洲足球流派技術簡練實用,注重配合,個人素質上力量強,速度快,作風硬朗,以西班牙、德國、義大利、法國、荷蘭、英格蘭等為代表,歐洲擁有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職業聯賽。南美洲足球流派則講究個人技術,注重短傳配合和個人突破,以巴西、阿根廷、烏拉圭、智利等為代表。 在其他洲方面,除了亞洲以外,其他洲的足球盛行程度也尚稱平均。長期以來,足球在北美洲發展緩慢,在美國和加拿大都不是第一運動,但近些年美國的足球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足球在社會青年一代中的地位連年大幅度的提高,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眾,令美國成為一個潛在的足球大國;而在中美洲的大多數國家足球均為第一運動,而且實力不俗,最強的球隊是墨西哥。 而大洋洲則以紐西蘭獨強,其他國家足球水平很低。雖然澳洲的實力強於紐西蘭,但已在2006年脫離大洋洲加入了亞足協,屬亞洲。 足球在非洲是第一運動,而且非洲尤其是西部非洲是近年足球水平進步最快的地區,奈及利亞、塞內加爾、象牙海岸、喀麥隆、加納近幾年湧現出不少優秀球員。 足球在亞洲地區也非常盛行,但大多數國家足球水平並不高。近年隨著澳洲的加入,亞洲足球有了一定的進步,在2010年南非舉行的世界盃比賽上,有2支亞洲球隊打入淘汰賽。目前亞洲實力比較突出的球隊有澳洲、伊朗、日本和南韓。 足球規則 球員只可以利用手部以外的其他身體部位碰觸球(開界外球例外),否則稱為「手球」,屬於犯規,甚至有可能被裁判判以黃牌或紅牌。 球員 十一人制,足球比賽參賽雙方各有11名球員,包括1名守門員,3-5名後衛,2-5名中場,1-3名前鋒球員組成。而大型比賽參賽雙方另外會有幾名(五至八名)後備球員負責替補, 一場正式比賽中最多可以換三個人,2016年起如果比賽進入延長賽則再獲得一個換人名額。友誼賽替補次數無限制。替換下場的球員不可以再重新返回球場比賽。 五人制比賽,雙方擁有5名球員,包括1名防守球員和四位進攻球員。 中鋒 中鋒(Centre Forward)(CM/CF) 或稱柱躉式中鋒,通常都比較高大,可以頭捶和腳打門。他們通常倚靠頭捶頂入傳中球得分,或使用身體和力量護球以製造攻門機會。通常由站樁式中鋒或柔性站樁式中鋒擔任。 前鋒 前鋒(Striker)( FW )亦稱機會把握型前鋒,顧名思義是善於把握進球機會的前鋒,他們不一定有良好遠射技術、不一定快速,但卻善於處理臨門一腳或一頭。他們分為左前鋒、右前鋒和中前鋒,而部分球員屬於竄擾性中鋒身型上比較細小,需要盤扭技術和速度。他們的任務是進球和為柱躉製造機會。這些細小的射手多數倚仗速度接應直線傳送,而不會像柱躉般背對龍門控球。通常由射手型前鋒或竄擾性前鋒擔任。 邊鋒 邊鋒(Winger)( Left Winger-左邊鋒『LW』)(Right Winger-右邊鋒『RW』)亦可歸類作前鋒球員。自從藍西爵士的英格蘭國家隊「無翼奇蹟」(Wingless Wonders) — 以無邊鋒的陣式奪得1966年世界盃後,純邊鋒這位置的球員已愈來愈少。邊鋒的職責就是將球從禁區兩側傳入禁區(傳中),為前鋒製造進球機會。通常他們都會以速度或帶球壓過對方的邊後衛。邊鋒通常也不會負責防守。 邊進攻/正/防守中場(Left Attack Midfielder-左進攻中場),(Right Attack Midfielder-右進攻中場),(Left Midfielder-左中場),(Right Midfielder-右中場),(Left Defensive Midfielder-左防守中場),(Right Defensive Midfielder-右防守中場)是邊鋒的進化版本。邊中場會負責傳中,但亦會負責中場兩側的防守。他們還會控球在腳,讓身後的邊後衛(Wing Back)作疊瓦式助攻,還會在球場兩側為其他中路中場球員提供更多的傳球選擇。但是,邊鋒和邊進攻中場的分別越趨模糊 — 很多的邊進攻中場還是會被視為邊鋒。 但邊鋒這位置又有復興的趨勢,因禁區內的單箭頭需要兩邊中場的支援。 當代出色的邊鋒/邊進攻/正/防守中場包括:內馬爾、迪馬利亞、格瑞斯·貝爾、曼奇尼、維辛迪、哥利斯馬、羅賓奴、洛賓、菲戈、列貝利、吉格斯、祖亞昆、禾確特、拿斯利、大衛·席爾瓦、萊斯、阿歷斯·桑切斯、夏薩特等。當然,當今兩大球星克里斯提亞諾·羅納度、梅西也屬此型的強者,但二人俱具備比邊鋒更多更強大的能力,並不止於此。另外,雖然貝克漢並非傳統的邊鋒,但他在右翼位置卻具備了無人能及的傳中能力,乃是邊中場的異數。 守門員 守門員(Goalkeeper)( GK )主要工作是在比賽中用身體各部分(如手、腳)阻止對方球員攻入己方的球門。 足球比賽的守門員是唯一能用手觸球的球員,但只限在禁區內,否則被視為犯規。守門員比賽服裝須與己方球員不同,以便分辨身分。毫無疑問,守門員是場上承受壓力最大、也是最關鍵的位置。所有隊員都可以出現錯誤,惟獨守門員的失誤可導致比賽失利。對守門員的信任感是建立在避免出現失誤和驚險撲救的基礎之上。優秀守門員應不被失誤所困擾,並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一次失誤或一次驚險撲救,絕不是判斷守門員能力的唯一標準。但最基本要素是,必須身手敏捷、反應迅速,有判斷力及有良好的撲救技術。此外,彈跳力和高大的身材也是一個優勢。 中後衛 中後衛(Center Back『CB』),位置處於守門員的前方及左右後衛之間,活動範圍在於中後場,屬於全隊防守力量的核心,主要職責是阻止對方球員策動攻勢並同時封鎖在對方控球之下進入本方的禁區位置。最常用的4-4-2陣形中多數球隊使用兩名球員作為中後衛(也有三中衛戰術),駐守在守門員前面。中後衛的兩個主要職責是要以「人盯人」戰術緊貼著對方的攻擊球員,並負責彌補防守線出現的漏洞。 中後衛通常身材高大,頭球能力和搶斷技術出眾。他們閱讀比賽的能力也是一流的。大多數時候,處在重壓下的中後衛很少選擇控球或是傳球,他們通常只是把球從危險區域解圍。不過一直以來,一位優秀中衛所能做的往往不僅限於此,他們中的不少人往往還有一些個人擅長的其他技術(例如長傳、死球、插上頭球攻門等)。 中後衛有時又被稱作Centre Half。20世紀早期,在當時最流行的2-3-5陣形中,中間的三名球員被叫作中前衛(Half Backs)。隨著後來陣形的不斷改良,位置最中央的中前衛球員位置後移到後防線,演變成了中衛之一。 清道夫 清道夫(Sweeper),比一般後衛有更多的功能,例如把對方的傳送清走。他們的位置比其他負責人釘人的後衛較有流動性,所以這個位置亦可稱為自由人(Libero,義大利語中指自由)。出任這位置的人必須比一般後衛擁有更高的球賽閱讀能力。清道夫有時亦會負責策動反擊,所以他的控球和傳球能力亦比一般後衛的要求更高。但有時,他亦只是一個純粹負責防守的球員。例如在1960年代義大利國家隊使用的防守系統十字聯防(Catenaccio)中,清道夫僅負責將敵方傳球清走;而1980年代至1990年代的AC米蘭和義大利國家隊的隊長佛蘭科·巴雷西則成為一個現代「自由人」的代表人物,他可以在防守的同時於比賽中策劃更多的進攻,成為一名後場的組織者和球隊的領袖,並為義大利國家隊獲得世界盃的季軍和亞軍,更成為不可一世的米蘭王朝中的靈魂和中後衛力量。隨著佛蘭科·巴雷西在這一位置的成功,其他很多球隊亦出現多名優秀球員,如德國的馬蒂亞斯·薩默爾等。 邊後衛 邊後衛(Fullback),是負責球場兩側防守的球員。 他們主要任務是阻礙對方球員把球從邊線傳入禁區。在某些防守體系里,他們也會負責盯防。大多數邊後衛都會後上助攻傳中,令球隊的進攻方式更立體。 以往純後衛(2-3-5陣式中的"2")的角色現已由中後衛負責。因為比賽的演變,以往的純後衛被移至球場兩側,對技術的要求亦有所不同。現代的邊後衛通常都要擁有高速度、鏟截能力和充沛體力以便在邊線助守助攻。 翼衛 翼衛(Wingback),就是負起更多助攻責任的邊後衛。他們通常都出現在3-5-2陣式當中,亦可視之為中場球員。由於這是一個集後衛與邊前衛於一身的位置,所以出任翼衛的需要更多的體力。由於他們身後有三名中後衛專注防守,人們都預計他們會偏重於上前助攻多於防守。 後腰 後腰或後腰(Defensive Midfielder)是指專門負責防守的中場球員,於中場負責阻截對手攻勢,然後將球交予隊友發動攻勢。 中前衛 正中場或中前衛(Central Midfielder),此類球員包括效力加納時的埃辛、傑拉德、斯科爾斯、卡里克、哈維、大衛·皮薩羅及德羅西。他們是球隊主力的大腦,經常負責派球給前鋒和邊鋒或前腰等較有攻擊性的球員,亦有時會進入後防,進行防守工作,是個輔助性極高的位置。 前腰 前腰,或稱為攻擊中場(Attacking Midfielder),專門負責組織進攻,製造機會予前鋒,或親自攻門。勝任這位置的球員都擁有良好的傳球和閱讀球賽能力,在適當時候傳球予前鋒攻門;也需要全面的個人技術以作個人突破,協助進攻。不少前腰也具備優異的遠射能力,經常作出令對手難以防備的遠距離打門。 裝備 球員必須的基本裝備包括以下個別項目(國際足總規則,第四章): 球衣或運動衫 短褲:假如球員穿著單車褲的話,其顏色必須與其短褲主色相同 長襪 護脛 鞋 裁判 足球比賽中有1名主裁判和2名助理裁判,責任是在整場90分鐘的比賽中根據規則判自由球員。另外還有一名第四裁判,作為替補。部分賽事另有兩名底線裁判。 足球場 主條目:足球場 警告和處罰 對球員黃牌警告,

留言